过去几年,山东省威海市将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市民与游客获得感的关键任务,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为引领配资机构网,全方位、多层次地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精准供给:让文化服务“按需上菜”
威海市始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致力于优化文化服务与产品供给机制,推动优质文化资源深入基层。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创新工作方法,在专业培训的基础上,引导社会组织深入基层开展调研。通过“建立共性需求清单—明确本地具体需求—项目完善提升”的流程,为市民和游客量身定制多元化、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项目。
去年,威海市采取与区市联动、第三方督导的形式,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了42个公共文化服务公益创投项目,并对“圣果·乐园”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15个市级优秀项目进行重点指导与宣传推广。
例如,荣成市的“银杏树下·七夕恋歌”传统婚俗文旅融合发展项目,通过举办集体婚礼、非遗市集、民俗体验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既满足了当地村民保护千年古树、传承婚俗文化的精神需求,又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了别具一格、难以忘怀的文旅体验。
展开剩余77%截至目前,威海市已累计实施300余个文化公益创投项目,培育基层文化志愿团队500余支,培养基层文艺骨干1万余名,受益群众超过30万人次,有力地推动了文旅服务向“菜单式”“订单化”发展,真正实现了文旅服务供需的有效对接。
同时,为了给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阅读服务,威海市推出“威图到家”网上借书服务。只要是“威海市图书馆”的注册读者,只需登录“威海市图书馆网站”进行网上预借,图书就能被送到指定的城市书房,读者在日常散步的过程中就能轻松取到心仪的图书,极大地提升了市民获取文化资源的便利性。
提档升级:打造共享文化新空间
威海市以公共文化空间为重要载体,积极创新文化空间服务形式,推动文化服务向“全民、全域、全时、全龄”的方向拓展,为市民和游客打造更加优质的文化体验环境。
威海市群众艺术馆围绕全民艺术普及这一核心目标,推出两大品牌四季公益培训活动。针对成年人,举办摄影、曲艺等门类的“群星大讲堂”公益培训,年均培训人数达8万余人次;针对未成年人,开展舞蹈、非遗体验等门类的“蓓蕾成长计划”艺术普及活动,年均培训1200余人次。此外,馆内还设有非遗展馆,展出非遗名录项目20余个,今年已接待市民游客超万人。通过这些举措,文化场馆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得到了进一步拓展,优质文化活动真正走进了群众“家门口”。
威海市图书馆作为全民阅读的主阵地,坚守主责主业,联合24家阅读组织成立“爱阅”读书联盟,精心策划“阅读+行走”特色主题路线,并开展各类阅读推广活动300余场,让更多的市民和游客能够享受到优质的阅读资源。
同时,威海市图书馆创新服务形式,打造符合年轻人自我提升需求的夜校品牌“深夜‘识’堂”,开展锔瓷工艺、布艺制作等课程90余场,举办尼山书院传统文化讲座180余场,为市民和游客搭建了全新的技能学习平台,惠及1.2万余人次。为了提高服务效率,全市5处公共图书馆和46处城市书房还推出“码上办”服务,通过“扫码”的方式快速精准地解决群众诉求。
在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提升行动方面,威海市通过微改造、微更新等方式,打造了无观书店、天和美术馆等30处小而美、独具特色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这些空间与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形成优势互补,营造出市民游客触手可及、出门可见的公共文化空间新场景。威海市还采取“政府主导、专业支持、多元参与”的培育模式,新打造10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使其成为城市美育、亲子教育、艺术展览、文化传承的新场所,进一步扩大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增强了服务的实效性。
普惠均衡:城乡文化共繁荣
威海市以镇街综合文化站为重要抓手,不断优化基层文化资源配置,健全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发展。
在夯实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方面,威海市持续推动镇街综合文化站创新发展。在全省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中,威海市72个文化站均达到一级以上等级,其中“特级站”33个,占比45.8%,位居全省前列,这一成绩显著提升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水平。
在丰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面,威海市以“大地欢歌”乡村文化建设年为主题,紧密聚焦基层群众需求与当地资源禀赋,组织开展四季“村晚”、送戏下乡、非遗培训展览、广场舞展演、群众合唱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基层百姓能够更加直观、便捷地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
在打造乡村文化活动品牌方面,乳山焉家村、荣成那香海分别入选全国“村晚”春季、夏季示范点,相关活动在国家公共文化云等平台同步直播,累计点击量超过150万次。以此为引领,威海市推动“村晚”活动常态化开展,乳山焉家“村晚”更是登上央视《东方时空》,进一步提升了威海市文化品牌的影响力。
此外,威海市还积极推进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精致城市建设的深度融合。通过建设“城市大脑”旅游数据平台,整合游客流量、消费习惯等数据,为优化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同时,创新智慧旅游管理路径,建设文旅监测平台,实现A级旅游景区、文博场馆等380路视频全覆盖,打造“实景三维+数字孪生”的智慧商圈管理模式,集成安全预警、客诉分析等功能,并开发“千里山海平安游”小程序,实现了智能监管和数字化治理。
业内专家指出,威海市在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卓越实践,不仅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也为其他城市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相信在未来,威海市将继续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完善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为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来源:中国文化报
审核:于英娜配资机构网
发布于:北京市浩广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